1958年3月,兰石厂第一个厂房即第三工场竣工。开始在该厂房内生产自制非标准设备和工位器具。并按一机部(57)一机字第251号通知将杭州通用机器厂生产的齿轮油泵和试压泵转移我厂生产。
1958年3月,兰石厂第一个厂房即第三工场竣工。开始在该厂房内生产自制非标准设备和工位器具。并按一机部(57)一机字第251号通知将杭州通用机器厂生产的齿轮油泵和试压泵转移我厂生产。
1958年6月将钻机、机修、电修和试制四个车间联合成立联合车间,开始试制苏联工图的“乌--5Π”钻机。
1958~1960年间,各车间陆续投入生产或试生产。1958年12月,铸钢车间1.5吨电炉开炉炼钢。1959年开始生产锻件。同年10月铸铁车间部分生产,11月7日冲天炉化出第一炉铁水。
1958年“大跃进”开始,兰石厂也开展了大炼钢铁活动。1958年6月22日,以贝式炼钢炉炼出甘肃省第一炉碳钢,7月试制出20千瓦发电机一台。同年8月成立了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58年,安排生产了一万余套水车用轴承和560.7吨炼钢设备。
1959年全年完成产量5121吨,产值1736.7万元。
1960年3月,容器车间部分投产,5月试制出饱和水加热器,7月试制成热交换器。10月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钻机车间试制出自行设计的75型钻机。同年,机修车间、涡轮钻车间、钻头车间生产出离心式水泵,8英寸涡轮钻具和12英寸三牙轮钻头。 1964年10月,铸钢车间炼出第一炉不锈钢,用于尿素设备。
1965年完成总产值3445.6万元,产量6945.5吨,完成新产品试制15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437元。全厂生产形势蓬勃向上,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65年12月5日兰石厂建成,交付国家动用验收。
兰石厂在交付国家动用验收后,进行了填平补齐工程,以弥补生产设施配套不全的缺陷。
1966年钻机车间开始批量生产“乌-5π”钻机,年产达20台,还试制出自行设计的齿轮传动4000米钻机,标志着兰石厂钻机生产上的一次飞跃。容器车间生产了万吨维尼纶设备的大型第六精馏塔、脱氧铜设备==萃取塔、高压加氢换热器、高压加氢反应器、催化裂化再生器、铂重重整反应器等大型设备;DWZ2-71/2短涡轮钻具和65/8英寸减速涡轮钻具也试制出来;铸钢车间熔炼出五铬三矽钼模具钢;锻热车间锻出方钻杆。这些产品均突破了原工厂设计的生产纲领所规定的技术水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生产逐步陷入停顿状态。1967年降至3811.71吨 1968~1970年,兰石厂试制了一些新产品,有我国第一台风洞产品、我国第一台年产11万吨不锈钢衬里尿素合成塔、萃取离心机、高速离心机、1500大气压高压釜、氨合成塔和92钻机。
1972年和1973年,国家为适应“五五”期间建设需要,投资1320万元扩建兰石厂。
1974年一机部、燃化部联合召开的钻机座谈会上确定了钻机发展方向,以皮带传动过渡到主要生产链条传动钻机。1975年生产了20台“大庆-1”型皮带传动钻机,至1978年共生产了239台,成为国内油田深井钻机的主力机种。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确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兰石厂于1980年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和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经营性企业的方针。
1979年,兰石厂生产达到建厂以来最好水平,产量为40724.1吨,产值为21288.57万元。
1980年,兰石厂与中国CMEC签订了出口大批抽油机的合同。1981年生产了各型抽油机共1599台,实际出口578台。
自1980年以来,还出口了泥浆泵、三牙轮钻头、海洋采油平台用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换热器等多种产品,质量较好,得到用户好评。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兰石厂钻机生产有了长足进步。至1987年已经批量生产ZJ45级的三角带传动和链条传动钻机,开发出丛式井电动45级钻机,ZJ32级窄型三角胶带传动钻机,6000米电动钻机以及其他变型钻机。同时设计生产了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系列的各种钻机部件系列品种。
在炼化设备方面,为东方红炼油厂生产了我国第一台不锈钢带极堆焊衬里热壁加氢反应器,以及锻焊结构高压加氢反应器、大型套管结晶器,国内第一天脱水塔和混合轻烃低温罐,国内最大浮头式冷凝器、大型钛材板式换热器等。
30年来,兰石厂共生产了石油化工等各类设备67.45万吨,其中炼油化工设备19.4万吨。各种钻机948台,占国内钻机拥有量的80%左右。各种抽油机8642台,占国内抽油机总数65%。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33.61亿元,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8~2000年,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过渡过程中,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本原则,兰石厂推行了放权让利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生产经营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
1988年,尽管发生了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但集团排除干扰,仍确保了全年产值计划的完成。这一年新产品开发又取得新进展,试制完成了油隔膜泵、50㎡真空过滤机、丙烯腈冷却器、煤制气吸收塔以及“惠州21-1”工程等重大技术项目,完成了45D丛式钻机鉴定,填补了国家空白。
1990年进行了重点产品会战,完成了国产第一台适应沙漠边缘地带作业的新型ZJ60L成套钻机、热壁加氢反应器等重大产品的研制,技术水平平均达到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技术标准。
1993年,兰石实施放权经营的改革措施,各二级单位主动走向市场,积极开拓经营,很快扭转了兰石订货不足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一年制止滑坡的奋斗目标。
1995年,基本没有新的产品开发项目,加上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成本加大,以包代管和已改代管问题突出。出现严重亏损,1996.1997.1998年连年亏损。
1999年开始,兰石厂采取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推进内部改革等一系列扭亏措施,使企业逐步摆脱困境。初步扭转了亏损局面。
2001年,集团狠抓质量改进和工期进度,主动出击,开发产品,全力推进技术改造。
2002年,集团实施“分块搞活”,企业内部形成分块经营、分灶吃饭的格局,各子公司、生产经营单位的经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